高中学农实践活动是一种旨在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身体验农业劳动的教育活动。这种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农业工作的艰辛,还通过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在长宁区,各高中组织学生步入田间地头,体验农耕生活。例如,复旦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在上海奉贤区树修教育培训中心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农耕之旅,他们拿起铲子、拎上水桶、挑起扁担,体验了务农的乐趣。类似的活动也在仙霞高中和市三女中开展,学生们在江秋教育活动基地和向申隆生态园区内参与了农耕劳作。
这些学农活动通常包括农作物种植、田间管理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农业生产技能,同时增强对农业与农村的认识。例如,华附南海实验高中的学生在农村体验了喂猪、挖番薯、割水稻等农活,并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理解了“三农”问题。
此外,学农活动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广东华侨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多元化的劳动实践活动课程,体验了劳动教育。而在南京六合实验高中,学生们参与了为期两天的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学习了农业知识并提升了劳动教育核心素养。
学农活动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农业知识,还能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学农实践活动的具体组织方式和流程是什么?
高中学农实践活动的具体组织方式和流程如下:
-
前期准备:
- 各高中需在2月底前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并制定安排表。
- 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制定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并确保每个班级至少有一名教师带队。
-
活动实施:
- 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每天不少于8小时,其中参加农业劳作的时间不少于全部实践时间的一半。
- 活动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系列。必修活动包括田园劳作、学习考察、生活管理等,选修活动包括实践探究、绿色生态体验等。
- 学生需完成不少于56学分的实践活动,其中农业劳作不少于28学分。
- 实践活动包括放粮票、成立生产小队、承包土地播种蔬菜种子、结算粮票等步骤。
-
活动管理:
- 各高中需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和管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 学校自行组织时,选择的社会实践基地必须具有相应资质。
- 活动期间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日常作息有条不紊。
-
活动总结:
- 活动结束后一周内提交相关材料。
- 实习学校和高中中心对活动进行总结,考核评价实践基地,审核学生社会实践鉴定表等,最终将材料提交给教育局德育处。
-
安全与健康:
- 学生的身体状况需排查,有特殊体质的学生原则上不安排农业劳作等活动。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