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留下的财产都可以作为遗产继承吗?
根据中国《继承法》的相关规定,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这些财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1.公民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退休金等。
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如房产、银行存款、家具、家电等。
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如个人拥有的树木、养殖的动物等。
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如个人收藏的古董、书籍等。
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如个人拥有的生产设备、工具等。
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如个人创作的作品的版权、发明的专利权等。
7.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包括其他法律允许个人拥有的财产。
此外,个人承包合同的收益也可以作为遗产继承,但是否允许继承人继续承包土地,则根据承包合同的具体规定办理。
然而,并非所有财产都可以作为遗产继承。以下是一些不能作为遗产继承的财产或财产权利:
1.专属于被继承人本人的财产权利:如国家、集体财产的使用权,个人的承包权、房屋租赁权等。
2.不属于被继承人的财产:如国家、集体的财产,被继承人生前已处分的财产,配偶的财产、婚前财产,夫妻共同财产中属于配偶的部分等。
3.被继承人的人身权、政治权利:如姓名权、人身自由权、劳动权等。
4.被继承人的人身保险合同中明确指定受益人的财产:如人身保险金等。
所以,死者留下的个人合法财产通常可以作为遗产继承,但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并且排除那些专属于被继承人本人的财产权利、不属于被继承人的财产以及被继承人的人身权、政治权利等。
如何确定遗产的范围?
确定遗产的范围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1.核实被继承人的身份:首先确认被继承人已经去世,并且确定其法定继承人。
2.列出被继承人的财产清单:包括但不限于房产、银行存款、股票、债券、车辆、珠宝、艺术品、个人用品等。这一步骤可能需要查阅被继承人的财务记录、银行账户、投资账户、保险单据等。
3.评估财产的价值:对列出的财产进行估价,这可能需要专业评估机构的帮助,尤其是对于房产、艺术品等难以自行估价的财产。
4.确定财产的性质:区分哪些财产属于个人财产,哪些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哪些可能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夫妻共同财产中,属于配偶的部分不计入遗产。
5.考虑债务和义务:遗产中还应扣除被继承人生前的债务、丧葬费用、遗产管理费用等。如果遗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继承人通常不需要用个人财产来偿还超出遗产部分的债务。
6.法律咨询:在确定遗产范围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法律专业人士的咨询,以确保所有步骤都符合当地的法律规定。
7.遗产分配:在确定了遗产的范围和价值后,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和被继承人的遗嘱(如果有的话),进行遗产的分配。
在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遗产的范围包括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如果被继承人生前有遗嘱,那么遗产的分配应按照遗嘱的规定执行;如果没有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的顺序和份额进行分配。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