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正文

尿里冒泡≠都是肾病!

2025-02-20 09:59:56   频道: 常识
肾脏是人体至关重要的器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中的废物与多余的水分,同时保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和血压的稳定。然而,肾脏的“过滤系统”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发生故障。蛋白尿就是这种故障的一种表现。蛋白尿是指尿液中含有过多的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可能预示着肾脏存在问题。尽管偶尔出现泡沫尿可能并不代表严重问题,但如果持续存在,及时检查和干预尤为重要。

肾脏里的“筛子”漏了?

想象一下,肾脏就像一个智能筛子:每天过滤约180升血液,但只允许水分和废物顺利排出,珍贵的蛋白质(如鸡蛋清般的白蛋白)则会被牢牢拦住。如果这个“筛子”出现破洞,蛋白质便会悄悄溜进尿液中,这便是所谓的“蛋白尿”。正常情况下,每个人的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应低于150mg(大约相当于半粒芝麻的重量)。一旦蛋白质含量超标,就需要引起警觉。

尿里冒泡≠都是肾病!

虽然泡沫尿常常让人担心,但并不是所有泡沫尿都意味着肾脏问题。以下是如何通过泡沫尿进行初步自查的指南:

  • 正常情况:尿液冲击产生少量泡沫,30秒内消散。
  • 危险信号:泡沫细密如啤酒沫,静置10分钟后依然不散。

但别慌张:过量摄入肉类、高烧或者剧烈运动后,泡沫尿也有可能是暂时的“假警报”。

蛋白尿的“幕后黑手”排行榜

蛋白尿的成因有很多,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1. 生理性因素(可自愈):

    • 剧烈运动:例如马拉松选手中,70%会出现蛋白尿。
    • 高烧或剧烈寒战:发烧时,体内的血液流动速度发生改变,可能导致肾脏过滤功能暂时受损。
    • 孕期:怀孕时,胎儿压迫肾脏,导致一定的蛋白质泄漏,通常在产后恢复。
  2. 病理性因素(需要就医):

    • 肾炎:肾脏的免疫系统受到攻击,筛网结构被破坏,蛋白质漏入尿液。
    • 糖尿病肾病:长期高血糖会使肾脏微血管受损,导致“糖渍”的筛网不能有效拦截蛋白质。
    •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能使血管受压过大,肾脏的“过滤网”破裂。

三招揪出真假蛋白尿

  1. 试纸自测:可以在药店购买尿蛋白试纸,使用晨尿进行检测。如果试纸变绿,表明蛋白尿超标。
  2. 尿常规检查:医院的尿常规检查会显示“尿蛋白+”的结果,如果出现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
  3. 24小时尿液测量:收集全天尿液的样本,若蛋白质含量超过0.15g/天,表明蛋白尿确诊。

注意:如果体检单上显示“±”,不要过于焦虑。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摄入过多的三文鱼或其他高蛋白食物而导致的暂时性蛋白尿。

护肾行动指南

  1. 减少盐分摄入:过多的盐分会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增加肾脏的负担,长此以往可能引发肾脏疾病。
  2.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检查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以早期发现肾脏问题。
  3. 避免滥用药物:如止痛药、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等,均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

冷知识: 在19世纪,医生通过“煮尿”来诊断蛋白尿。将尿液加热,如果变得浑浊且像蛋花汤一样,就说明存在蛋白尿。如今这种做法已经被淘汰,现代医学更为精确,但也不禁让人感叹,这个名字是多么形象。

划重点

泡沫尿并不等于世界末日,但如果它持续出现,最好及时去肾内科就诊。肾脏通过尿液发出的“求救信号”不容忽视,早期发现和干预是保持肾脏健康的关键。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