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正文

我国独特的二十四节气及其蕴含的意义

2023-08-21 09:29:09   频道: 常识

我国独特的二十四节气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物生长等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24等份,并给每等份取名,这就是24节气的由来。大家知道,地球自转一周,就是一天;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就是一年。事实上,24个节气也就是表示地球在轨道上的24个不同的位置。

我国古代创造24节气,是为了适应“天时”,以获得农业丰收,是在反复的实践中,综合天文、物候、农业、气象等各方面经验总结出来的。早在西周就知道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来定二至(夏至、冬至)二分(春分、秋分)。今天在河南古琶封县还保存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台——土圭建筑。到秦代《吕氏春秋·十二纪》里的节气已有8个,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汉代《淮南子·天文训》中已有关于24节气的记载,与今天的24节气完全一样。

从天文学上讲,二十四节气根据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360度,以春分点为零点,分为24等分点。每个等分点都根据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农作物生长而设立专有名称。其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其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用来划分一年四季的,“二分”、“二至”是季节的转折点,“四立”表示季节的开始;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表明一年中最热、最冷的时期;白露、寒露、霜降反映气温下降的过程与程度;雨水、谷雨、大雪、小雪反映降雨降雪的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季节和农作物的生长现象。为了便于记忆,有人根据上述节气名称顺序,编写了一首2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寒又寒。

在这首节气歌中,每句除一两个字外,其余每一个字都代表一个节气。如第一句中除天字外,其余各字代表(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其余各句可照此类推。

二十四节气蕴含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用以表示一年天时和气候变化的24个时段,也就是表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24个不同的位置。

立春,通常在公历2月4日或5日。表示春季开始的意思。

雨水,通常在公历2月18日或19日。表示严冬就要过去,降雨开始,雨量逐渐增加。

惊蛰,通常在公历3月5日或6日。表示开始有雷雨,冬眠动物复苏。

春分,通常在公历3月20日或21日,是春天的中间,白天夜晚一样长。

清明,通常在公历4月4日或5日。气候温暖,天气晴朗。

谷雨,通常在公历4月20日或21日。降雨量增多,对谷类生长有利。

立夏,通常在公历5月5日或6日。表示夏季开始。

小满,通常在公历5月21日或22日。表示麦类等夏熟作物的子粒逐渐饱满。

芒种,通常在公历6月5日、6日或7日。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进入夏收时期。

夏至,通常在公历6月21日或22日。表示夏天到了。这一天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小暑,通常在公历7月7日或8日。正当初伏前后,开始进入炎热初期。

大暑,通常在公历7月22日或23日。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

立秋,通常在公历8月7日或8日。表示秋季的开始。

处暑,通常在公历8月23日或24日。“处”有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

白露,通常在公历9月7日或8日。此时节因夜间较凉,空气中的水汽往往凝成露水。

秋分,通常在9月23日或24日。秋天的中间。这天白天和夜晚一样长。

寒露,通常在10月8日或9日。气温明显降低,夜间露水很凉。

霜降,通常在10月23日或24日。表示开始降霜。

立冬,通常在l1月7日或8日。表示冬季开始。

小雪,通常在11月22日或23日。开始降雪。

大雪,通常在12月7日或8日。表示降雪较大之意。

冬至,通常在12月21日或22日。一年最冷的时期开始。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小寒,通常在1月5日或6日。表示还未到最冷。

大寒,通常在1月20日或21日。为最冷的时节。

二十四节气的口诀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