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范仲淹新政的失败,北宋的朝政越来越腐败不堪。特别是在京城开封府,社会风气十分污浊。开封府来了个新任知府包拯,改变了这种状况。包拯是庐州合肥人,早年在天长县(今安徽天长)做县令。有一次,有个农民早上起来,发现牛躺倒在地上,嘴里淌着血,掰开牛嘴一看,原来有人割了牛的舌头。这个农民又气又心痛,请求包拯为他追查割牛舌的人。包拯想了一会儿,就跟告状的农民说:“你先不要声张,回去把你家的牛宰了。”农民本来舍不得宰耕牛,而且按当时的法律,耕牛是不能私自屠宰的。但是,一来割掉了舌头的牛也活不了多久;二来县官叫他宰牛,也就不会追究法律责任了。那农民回家后,便把耕牛杀掉了。第二天,天长县衙门里就有人来告发那农民私宰耕牛。包拯把事由问了一遍,立刻沉下脸,大声说:“好大胆的家伙,你把人家的牛割了舌头,反倒来告人家私宰耕牛?”告状的人一听就呆了,老老实实供认是他干的。原来,割牛舌的人跟那个农民有冤仇,所以先割了牛舌,等牛主人宰牛后再来告发。从那以后,包拯审案的名声就传开了。宋仁宗见开封的秩序混乱,就把包拯调任开封府知府。开封府是皇亲国戚、豪门权贵集中的地方。包拯上任以后,决心好好整顿一下风气。按照宋朝的规矩,要到衙门告状的人,先得托人写状子,还得通过衙门小吏把状子传递给知府。一些讼师恶棍,就趁机敲诈勒索。包拯废掉了这条规矩,老百姓要诉冤告状,就可以直接到府衙门前击鼓。鼓声一响,就升堂办案,这样一来,衙门小吏就做不了手脚了。宋仁宗很器重包拯,提升他为枢密副使。但包拯生活照样十分朴素,与普通百姓没有区别。由于包拯一生为官清廉,不但生前得到人们赞扬而且在他死后,人们也把他当作清官的典型,尊称他为“包公”。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