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正文

常见的酒茶礼俗

2023-08-09 09:20:48   频道: 常识

酒要满、茶要浅

在我国传统饮食习俗中,有很多的禁忌,如“饭要少吃,酒要少饮”“莫吃卯时酒,昏昏醉到酉”“不贪意外财,不饮过量酒”“唯酒无量,不及乱”等都是提醒人们饮酒时的注意事项。“酒要满,茶要浅”则是涉及斟酒倒茶的礼仪要求,类似的说法还有“茶七饭八酒满杯”等。

酒要满是指在一般的宴席上,主人为客人斟酒,倒至满溢,以显示待客的诚挚。很多地方有头三杯全满全干,不醉不归的习俗,酒要满要多喝,否则会被人认为待客不周。其实从酒的作用来说,酒精本来就会让人情绪激动,正好可以烘托宴席的气氛,所谓无酒不席。主人满酒敬客又有顺水推舟的合理之处。酒要满,合情合理,适量饮用,无可非议;但要辩证地理解,即在尽情畅饮之时,主客都要把握分寸,量力而行。不可强行劝酒或逞强贪杯。人们总结出的酒道中有“敬”“欢”“宜”三大原则,即饮酒过程中表现出足够的敬意,双方都很高兴和适可而止,满酒或劝酒都要以这些酒道为底线。

茶要浅是指相对酒满而言,茶要浅。其实浅与满是相对的,而且这个浅也有分寸可言,如民间有“茶要七分满”或“倒茶只倒七分满,流得三分是人情”的说法,这种“七分满”的浅茶同样是向对方表示尊敬之意,与满酒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旧俗以为茶斟得太满是对客人的不敬,类同让客人牛饮,有骂人之嫌。从情理上而言,这种礼仪要求可能出于以下两种情况的考虑:倒得少了,显示不出主人足够的诚意;多至满溢,客人喝茶不便,主人也尴尬,又是最大的失敬。所以,按照传统的中庸观念,中中为正。中上为善,人们就以不太偏也不太倚的七分为斟茶标准。再者,喝茶本是闲暇之时的习惯,不需要烘托什么热闹气氛。与酒席相比,它更青睐于清静悠闲。浅茶则正好适应这种慢节奏,似乎有细水长流、来日方长之意,而茶道讲究廉、美、和、敬,七分满的“浅”茶习俗与此互为表里。显示了我国茶文化崇尚淡雅的鲜明特色。

总之,待客以酒茶,一满一浅,虽有形式上的差异,但都体现了社会交际中以礼敬人和从实际出发的两条原则。此处的敬主要指主人应该对客人真心实意,其实需灵活对待,因人因时而异,即从实际出发。

除此之外,在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中还有许多其他的酒茶之礼。以酒为例,礼酒不分家,所谓“酒以成礼”“有礼之会无酒不行”“无酒不礼”“无酒不成礼仪”都说明了酒与礼仪的密切关系,由此而衍生出很多关于酒的礼俗,体现在饮酒、斟酒、敬酒、祝酒等。如上面所说的酒要满就是指斟酒时的礼仪要求,一般从其侧面斟酒,酒壶不能挡住客人视线,也是如此。饮酒的礼俗也有不少,如饮前酹酒,干杯时酒杯必须喝净,迟到者要罚酒,隔席不问酒等等。敬酒时要从尊长开始,先为对方斟满,然后满好自己的酒。双手捧杯,祝福对方,然后先干为敬。祝酒时还有很多祝酒词,如祝寿、祝喜、祝安、祝行、祝顺等。在觥筹交错中,敬酒或祝酒者将他们的敬意和祝福融于酒里,溢于言表,酒礼酒礼,酒中有礼,可见酒在社会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常见的酒茶礼俗

1. 敬茶礼俗:在华人传统文化中,敬茶是一种尊敬和感恩的表达方式。在重要场合,如婚礼、寿宴、祭祖等,主人会亲自向长辈或贵宾敬茶,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谢意。
 
2. 酒宴礼俗: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庆祝、招待客人等,主人会举办酒宴,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品尝美酒。在酒宴上,主人会以敬酒的方式向客人表示敬意和欢迎。
 
3. 茶艺表演:茶艺表演在一些正式场合和庆典上很常见。茶艺师会展示精湛的泡茶技巧,给来宾带来视觉和味觉上的享受,也是一种对茶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4. 酒桌礼仪:在酒宴中,有一些常见的酒桌礼仪,如先敬长辈、以酒杯碰杯表示祝福、轮流敬酒等。这些礼仪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重和团结的价值观。
 
5. 茶席礼仪:在茶道文化中,茶席礼仪非常重要。泡茶的过程要注重仪态端庄、手势熟练,而品茶的过程则要慢慢品味,细细品评。同时,茶席上的礼仪也包括对茶具的使用和清洗等方面的规范。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