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正文

扑克牌的起源及发展史

2023-08-14 10:11:18   频道: 常识

最早的扑克——叶子戏

叶子戏最早出现在唐代。见于唐人苏鹗的《同昌公主传》,内有“韦氏诸宗,好为时子戏”的记载,据考证,发明“叶子戏”的是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张遂(一行和尚),供玄宗与宫娥玩耍。因为纸牌只有树叶那么大,故称叶于戏。以后传人民间,文人学士趋之若鹜,很快流传开来。到了五代时期,记载纸牌戏的书已经大量涌现,著名的有《偏金子格》《小叶子格》《击蒙叶子格》等等。

到了明清时期,叶子戏已经成为社会上非常盛行的一种博戏形式。当时的叶子戏使用印有骨牌图案的骨牌叶子,这种叶子戏实际上是骨牌的翻版,只不过是将牌的材料由骨制改为纸制而已。但由于改成了纸制,骨牌叶子的流传就较原来传统的骨牌广泛得多。原来的骨牌体积大,分量重,制作不易,因此不利于普及推广。改为纸制后,其制作过程变得十分容易,价格成本也要远远低于骨牌,因此这种形式在当时社会,特别是在广大下层市民中广泛流行起来。很多贫苦的市民无力购买骨牌,但却可以用这种纸牌来代替,以解其博瘾。

古代的叶子戏与现代的扑克有着极大的渊源。关于现代扑克的多种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被人接受的就是现代扑克起源于中国的“叶子戏”。叶子戏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至伪清,样式及打法已基本完善,并有逐渐演变至马吊牌的说法。因此,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将桥牌的发明权归于中国人。法国的学者莱麦撒也说:“欧洲人最初玩的纸牌,以形状、图式、大小以及数目,皆与中国人所用的相同,或亦为蒙古输入欧洲。”美国《纽约时报》桥牌专栏主编艾伦·特拉克斯特甚至有“中国是桥牌的故乡”一说。叶子戏于元代传到西方,变化成了塔罗牌及现代扑克,而在中国,则逐渐变成麻将及牌九。

叶子戏的玩法是依次抓牌,大可以捉小,与西方纸牌是一脉相通的。牌未出时部反扣为暗牌,不让他人看见;出叶子后一律仰放,由斗者从明牌去推算未出之牌,以施竞技,和扑克牌的打法相差无几。
 

扑克牌的起源及发展史:

 
一种说法是,扑克起源于10世纪末的中国唐朝,当时使用的是由牛骨或象牙制成的牌。这些牌可能是从早期的麻将游戏演变而来,通过移除花色和调整牌面数量而形成扑克牌的基本结构。
 
另一种说法是,扑克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当时,法国人玩一种名为“皮卡”的纸牌游戏,这种游戏后来发展成了现代扑克。其中的一些元素,比如牌面花色和等级,可能受到了当时流行的西班牙纸牌游戏的影响。
 
无论扑克的起源如何,它在18世纪传入美国,并逐渐流行开来。在美国,扑克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和创新。一些重要的里程碑包括:
 
- 1829年,扑克游戏规则首次被正式记录下来,出现了第一本扑克游戏规则书籍。
- 1850年代,采用了现代扑克牌的标准化设计,包括四种花色:红桃、方块、黑桃和梅花。
- 1870年代,德州扑克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扑克变体之一,并在20世纪后期成为世界范围内最流行的扑克游戏之一。
- 20世纪初,扑克牌开始大规模生产,并广泛用于赌博、娱乐和纸牌游戏。
 
自那时以来,扑克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展和演变。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扑克变体和游戏规则,包括德州扑克、奥马哈扑克、五张抽牌扑克等。扑克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和广泛参与的纸牌游戏之一,并具有重要的竞技性和娱乐性。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